一、什么是PDCA?
PDCA = Plan(计划)- Do(执行)- Check(检查)- Act(处理),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,又称“戴明环”。它用简单的四个步骤,帮助企业把复杂问题切片、量化、闭环,是ISO 9001、IATF 16949 等体系的“底层操作系统”。
二、四步拆解:一个案例带你看懂
① Plan 计划:找出痛点,设定目标
例:电商仓库“拣货错误率”高达3%,目标3个月内降至1%。
工具:5W2H、鱼骨图、甘特图。
② Do 执行:小范围试点,保留记录
例:只在一个库区推行“灯光拣货+扫码复核”,每日导出Excel记录错误数。
要点:①动作标准化;②数据留痕。
③ Check 检查:对比结果,找出差距
例:4周后错误率降至1.8%,但仍高于1%目标;发现“灯光电量不足”是主因。
工具:控制图、柏拉图、现场Gemba Walk。
④ Act 处理:成功经验制度化,遗留问题进入下一轮
例:把“满电巡检”写进作业指导书,并扩到全仓库;电量不足问题转入第二轮PDCA。
三、PDCA万能公式:任何场景都能套
1、
生产节拍慢
Plan:节拍目标+瓶颈工序;Do:增加1套夹具;Check:节拍提升20%;Act:夹具标准化,剩余瓶颈再循环。
2、
客户投诉多
Plan:投诉分类+目标下降50%;Do:客服脚本+售后24h响应;Check:月度投诉下降30%;Act:脚本全渠道推广,未达标品类再PDCA。
3、
员工流失高
Plan:流失率目标+离职访谈;Do:班组长赋能+即时认可;Check:三个月流失下降15%;Act:赋能课程固化,未达标车间再循环。
四、PDCA落地三把钥匙
数据颗粒度足够小——用“日/小时”替代“月”,问题才暴露。
责任人唯一——每个Action都有姓名+日期,避免“集体负责=无人负责”。
目视化追踪——把PDCA表贴在现场,进度红/黄/绿可视化,形成“群众监督”。
五、常见误区
× 把PDCA当“填表”——没有数据闭环,成了P-D-D-D;
× 一轮就想“根治”——复杂问题需要螺旋式上升,允许多轮迭代;
× 只用在质量——其实成本、交付、员工士气同样适用。
PDCA不是“质量部门专属”,而是“把经验变成资产”的通用引擎。只要你愿意用数据说话,用闭环思维迭代,这个“戴明环”就能让企业在不确定的市场里,每天进步1%,持续跑赢对手。